新華社海口3月3日電(包養網記者羅江)連日來,全國人年夜代表吳少玉頻繁走村進戶,傾聽、記錄村平易近們的心聲。忙中抽暇,她在甘蔗田邊支起mobile_phone,將鏡頭對準本身:“全國兩會立刻就要召開,大師對鄉村發展有什么盼頭,歡迎通過評論或私信和我分送朋友!”
作為海南省儋州市白馬井鎮學蘭村黨支部包養副書記,吳少玉關注的焦點始終是“三農”。本年,她預計將鄉村留守白叟養老、自然橡膠產業發展、小流域管理等方面的建議帶上全國兩會。這些議題源于她扎基礎層的任務經驗和更廣闊視野的觀察。
吳少玉(左)在拍攝土糖制作短視頻。新華社記者 羅江 攝
“農村地區小流域管理成效事關農平易近耕種水源,對保證糧食平安、鄉村產業振興有主要意義,也與農村人居環境息息相關。”吳少玉說,在把握本村村情的基礎上,她赴外埠開展調研,與其他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年夜代表交通,對農村小流域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刻思慮。同時,不少網平易近在自媒體平臺上和她分送朋友了本身家鄉的相關情況。
吳少玉已連續三年制作“捎話上兩會”短視頻包養網價錢,評論區里各地網平易近你一言、我一語積極互動。她認真閱讀每一條留言,并梳理記錄具有廣泛性的問題。這些短視頻像一座座橋梁,一頭連著基層,一頭通向會場。
“借助自媒體,我能聽包養到全國各地農平易近的心聲,也能更廣泛地傳遞這些聲音。”吳少玉說,她安身學蘭村又“跳出”學蘭村,定位各地鄉村發展面臨的個性問題,“著眼鄉村振興年夜局才幹把問題抓準。”
2013年,這位村里走出來的第一位女年夜學生返鄉發展土糖產業,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2021年吳少玉作為村兩委班子成員,繼續應用創業經驗服務鄉村產業發展。敏銳意識到自媒體的氣力后,她開始制作發布短視頻,盼望讓更多人認識學蘭村。
吳少玉為村里種植的紅米直播帶貨。新華社記者 羅江 包養網攝
見證村莊途徑硬化全覆蓋的“修路日記”,介紹非遺技藝的“土糖制作Vlog”,與“00后”返鄉青年探討種啥能多掙錢……“土壤味”實足的視頻頻頻走紅,讓她積累了近13萬粉絲。“流量”轉化為村莊發展紅利,村里新種植的紅米、紅皮花生通過直播帶貨敏捷售罄。通過視頻清楚到學蘭村在開展耕地“旱改水”項目后,一些外省農業企業向吳少玉詢問進度,盼望與村莊一起配合發展熱帶特點高效農業。
作為全國人年夜代表,她將鏡頭對準更廣闊的鄉村振興圖景。“運營自媒體賬號不是為了當‘網紅’,而是為了給村莊導進更多‘流量’,讓廣年夜網友清楚鄉村生涯和基層任務。”吳少玉感歎稱,視頻的受歡迎水平遠超預期,讓她深入感觸感染到社會各界、廣年夜網平易近對農村的關心。
每年全國兩會期間,吳少玉會制作短視頻,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傳達全國兩會精力,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衝破800萬次。本年,她將繼續關注當局任務報告中關于“三農”任務的內容,及時與鄉親們分送朋友。
“當‘流量’連接起了城市與鄉村、政策與民氣,鄉村振興必定會有更強年夜的動能。”吳少玉說。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