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習近平一包養網站比較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進步重要論述綜述 _ 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requestId:68968153c31ab6.73308521.

“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啟,西藏發展也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只要跟中國共產黨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心協力,加強民族團結,我們就一定能夠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指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到民族地區調研,一次次同各族群眾面對面交流。在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在祖國北疆、西南邊陲,都留下了總書記的堅實足跡和深深牽掛。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對于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區發展、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富裕,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文明悠久,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五十六個民族是歷史形成的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我國少數民族有一億多人,處理好民族關系始終是國家政治生活極為重要的內容。多民族、多文化恰恰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開發的,中華民族的未來也要靠五十六個民族共同來開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同時,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更要團結一致、凝聚力量,確保中國發展的巨輪勝利前進。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記使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匯集起不可包養網戰勝的磅礴力量。”

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會時強調:“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關系,最根本的是要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推動民族互助,促進民族和諧。我們要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包養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觀念,打牢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

2014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史上,曾經有許多民族登上包養過歷史舞臺。這些民族經過誕育、分化、交融,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秦漢雄風、盛唐氣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輝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講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兩者辯證包養統一。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

2015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各民族大家的夢,也是我們各民族自己的夢。中國共產黨就是團結和帶領各族人民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著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民族團結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

“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征程中,我們一定要鞏固全包養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增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以及各方面的團結,堅決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和諧穩定,堅決反對任何破壞統一和團結的分裂活動。”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凝聚起全體人民智慧和力量,激發出全社會創造活力和發展動力,讓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團結奮斗迸發出來的磅礴力量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2018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加強民族團結,根本在于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包養情婦這一理論根源越扎越深、實踐根基越打越牢。”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今天,中國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更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結果。中國人民從親身經歷中深刻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不可能發展進步。我相信,只要13億多中國人民始終發揚這種包養網偉大團結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夠形成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只要精誠團結、共同奮斗,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

2019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共同努力奮斗。”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牽、團結奮進,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

“看到鄉親們過上幸福生活,我感到很欣慰。我們要繼續奮斗,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時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更加堅強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在中包養華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長盛不衰。”

堅持黨的領導,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包養合約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學習以及民族團結教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把各族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工作關乎大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新形勢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須牢牢把握的正確政治方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更好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2014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黨全國的大事,必須從戰略全局高度,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新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新疆改革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民生改善、邊防鞏固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實踐證明,我們黨的治疆方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保持戰略定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定不移堅持黨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深入細致開展黨的民族政策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堅決克服和防止簡單化、片面化,堅決克服和防止忽左忽右、搖擺不定。隨著形勢發展,需要完善的可以完善,需要改革的可以改革,但不能在根本立場上動搖。”

2014年9月28包養管道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條是黨的領導是不是堅強有力。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沒有堅強有力的政治領導,一個多民族國家要實現團結統一是不可想象的。只要我們牢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任包養何人任何政治勢力可以挑撥我們的民族關系,我們的民族團結統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這一點,各民族的同志都要牢記在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麻繩最容易從細處斷。’各族群眾對黨和政府最直觀的感受來自身邊的黨員、干部,來自常打交道的基層組包養網織和基層政權。民族地區要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使之成為富裕一方、團結一方、安定一方的堅強戰斗堡壘,使每一名黨員都成為維護團結穩定、促進包養情婦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幟。”

2015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做好西藏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著力建設好各級領導班子、干部人才隊伍、基層組織,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舍棄常人所擁有的、放棄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艱苦奮斗。廣大黨員、干部要發揚優良傳統,不斷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2019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必須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要把民族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包養網程,把懂不懂民族工作、會不會搞民族團結作為考察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要加強民族領域基礎理論問題和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政策的話語體系,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要夯實基層基礎,推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一起做好民族工作。要重視民族工作干部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和各類人才,支持民族工作部包養門更好履職盡責。”

2019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招待會上指出:“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高舉團結的旗幟,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增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以及各方面的大團結,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成一往無前的力量,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航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2020年農歷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云南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指出:“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完善黨的領導制度,縱向要到底,橫向要到邊。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要深入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要實施好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興邊富民行動等規劃,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生活水平。”

今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多為各族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題,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富裕,促進各族人民大團結,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一個縮影,這里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盛開的地方。”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考察時指出,包養金額“鄉親們的好日子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也是你們自己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的。要落實好黨中央支持西藏發展政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沒有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能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3年農歷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甘肅看望各族干部群眾時指出:“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特別是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準發展路子、苦干實干,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少數民族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看老鄉,千萬別忽視了分布在農村牧區、邊疆廣大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中國共產黨一再強調,增強民族團結的核心問題,就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2014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包養網關鍵是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要多辦一些順民意、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

“獨龍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滄桑巨變,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前面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要繼續發揮我國制度的優越性,繼續把工作做好、事情辦好。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云南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時指出。

2015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把扶貧攻堅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黨的十八大后,我們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戰略任務,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我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2015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時指出,“中央這么重視民族工作,這么重視脫貧工作,就是要更好維護民族地區團結穩定,更好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更好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各民族一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16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著力加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培育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產業,有序開發民族地區特色優勢資源,提高民族地區產業結構層次,增強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建設資金要向民族地區傾斜,讓民族地區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要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奮力前進,努力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邊境建設搞好了,包養合約民族事業發展了,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是極大促進。這幾項工作是一個有機整體,要一并研究、同步推進。”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

“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2018年農歷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四川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

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并指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共產黨說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夠做到。”

2019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包養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要完善差別化的區域政策,優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機制,實施好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興邊富民行動等規劃,謀劃好‘十四五’時期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讓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

“得知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鄉親們生活有了明顯改善,我感到很高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近年來,多個少數民族先后實現整族脫貧,這是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鄉親們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年農歷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指出:“今年我們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落下。脫貧之后,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希望鄉親們繼續努力奮斗,把鄉村產業發展得更好,把鄉村建設得更美。”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才能鞏固。”

2013年10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全校學生的回信中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奮斗歷程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非凡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國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學校繼承光榮傳統,傳承各民族優秀文化,承擔好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著力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2014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在各族群眾中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包養故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包養網ppt觀,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要向各族人民反復講,各民族都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貢獻,各民族要相互欣賞、相互學習。把漢文化等同于中華文化、忽略少數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缺乏認同,都是不對的,都要堅決克服。”2014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華民族為什么幾千年能夠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一脈相承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決定著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發展方向,一定要在全社會、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踐行。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從少數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

青少年時期是價值觀、人生觀和祖國觀、民族觀形成的關鍵期。“教育是滲進血液、透入靈魂的,一定要從小就抓,從幼兒園就抓。 TC:sugarpopular9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